北伐战场起狼烟【1 / 2】

笔趣读【bbiqudu.com】第一时间更新《北伐战争》最新章节。

北伐战场起狼烟

1926年1月,在广州革命政府的提议下,两广军政统一。统一后,广西两个军合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李宗仁任军长,黄绍竑任党代表,广西成为国民政府直辖省。两广统一,李宗仁异常兴奋,他作为有资产阶级理想的青年军人,抱着努力实践孙中山先生生前的方针,积极向广州革命政府提出立即北伐的主张。

此时,正值湖南赵恒惕与唐生智的矛盾日益尖锐。赵想驱唐出湖南。唐则想独占湖南,但又恐力不从心,更怕吴佩孚乘机出兵帮赵消灭自己,因此先利用与蒋百里的关系,与握有重兵的吴佩孚联络。吴也想占湖南,然后以此为跳板消灭广东国民政府,但难以对付唐、赵两股力量,因此对唐要讨伐赵,心中暗自高兴,表面上则表示不偏袒。唐摸到吴佩孚的态度后,又打电报给李宗仁,请他出兵讨赵,“派一旅之众,在黄沙河遥为应援”。李宗仁对唐的处境看得清楚,知道吴佩孚采取鹬蚌争夺,渔翁得利之法,等唐驱赵后,再大兵南下,驱唐出湘。李答应了唐的要求,认为到时唐向广东求援,再拉唐入国民政府,以唐为先锋,借机北伐。

主意既定,李宗仁立即复电唐生智,同意一切照办。同时,李命一旅之众,开往黄沙河,其余大部向桂林集中,作为入湘作战的准备。李宗仁自作主张,事后才把行动计划电告广州政府。时广州政府政情复杂,无暇认真考虑立即北伐问题,以实力不够,难以取胜为由,否定了李宗仁的做法,主张推迟北伐。李宗仁对广州政府的意见不满,来个置之不理,我行我素。

3月初,唐生智向长沙进发,赵恒惕自知形势复杂,不是对手,未战即通电辞去省长职。3月17日,唐占领长沙,30日占领岳州。4月,吴佩孚见时机成熟,便调兵南下,向唐生智出击。吴军训练有素,唐军远非其对手,一经交战,立即溃败。4月底,从衡阳向广西边境撤逃,并急电向李宗仁求援。李早有准备,接电后立即发兵进击,在衡阳与吴军交手。李的部队,在统一广西的岁月中,已经磨练得善战骁勇,几个回合,便将吴军赶出衡阳。

唐生智见衡阳被李军掌握,遂收残兵返回,与李部合力追击吴军。吴佩孚毕竟兵力雄厚,不易攻垮,双方在衡山、衡阳间相持。

湖南局势的发展,正如李宗仁所预料的那样,因此他对立即北伐充满了信心。5月初,他亲赴广州游说,希望能实现自己的想法。然而当时的广州政府,笼罩在蒋介石一手制造的不安定的政治气氛中:中山舰事件,蒋介石反对共产党,并排斥当时以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左派势力;5月初,又酝酿拟订了“整理党务案”,将共产党人排挤出国民党中央领导机构,企图集党、政、军权于一身。据说李宗仁对此中内情一无所知。现既已出兵湖南,成骑虎难下之势,于是把希望寄托于手握兵权的蒋介石身上。

5月11日,他拜访了蒋介石,向蒋陈述了立即北伐的3条理由:1.直系经第二次直奉战争,已一蹶不振,内部貌合神离,已有解体之势。近来吴佩孚乘张作霖、冯玉祥互战于天津一带,遂东山再起,自称讨贼联军总司令,整训部队,又成劲旅,虎踞武汉,正联络奉张,北上进攻冯玉祥的国民军。倘冯军瓦解,吴的势力复振,重新坐镇,北伐时机将失,以后只有坐困两粤,以待吴、孙的南征了。2.趁两广统一,民心士气极盛之时,另找目标发展,容易取胜。否则在广东富庶之区待久了,容易偷安腐化,不利事业。3.如今七军已成骑虎之势;唐生智目的在于做主湖南,暗中派人与吴佩孚联络,一旦成功,日后将困难重重,不如趁现在的形势,以援唐为由,大兵北上,且出师有名。李宗仁滔滔不绝地讲,蒋介石心猿意马,根本不打算北伐,他态度明朗地对李说:“你初到广州,不知广州的情形太复杂。……现在如何能谈北伐呢?”蒋介石的回答,完全出乎李宗仁的意料之外。他原先总以为,军人所见略同,至此他犹如头浇了一盆凉水。但李宗仁心里不服,便与蒋介石辩论,然而毫无结果。李宗仁在广州连日访张杰、谭延恺、程潜等中央要人。这些人虽不反对北伐,但鉴于当时广州形势,对李宗仁所提立即北伐之事兴趣不大。无奈,李找到国民政府俄国顾问鲍罗廷,希望他能支持自己的主张。岂知鲍罗廷也正为解决因中山舰事件而引起的国民党内部以及国共之间的矛盾,无暇讨论北伐事。这使李宗仁大为失望。

李宗仁到广州,寓居于设在新广西会馆的第四军军部,同四军军长李济深朝夕过从,谈及出师北伐事。李济深对李宗仁的建议甚表热情,并告诉他,这几天内要开中央政治会议,到时将这个建议提出来。这样,李宗仁在失望中又有了希望。果然,李宗仁接到了开会通知。会上,李宗仁提出广州政府应立即北伐,并反复陈述了理由。李的发言,引起了与会者的兴趣。然而,李济深的发言效果,使李宗仁吃惊。李济深说:“今日北伐是千载一时之机会,第七军在前方节节推进,形势大好,中央断不能坐失良机,更不可坐视第七军孤军作战……”说者诚恳,慷慨陈词,听者动容,一时陷于突然肃穆气氛之中。李宗仁算是头脑灵活,看到这种场面,在一旁插话:只要同意出师,定能旗开得胜。两人一唱一和,终使中央政府同意立即北伐,并据李宗仁的坚决推荐,任唐生智为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军长。

1926年初,国民党二中全会任命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并授权组织北伐军总司令部,建立前敌总指挥部。关于前敌总指挥一职人选问题,在李宗仁和唐生智之间,还有一段小插曲。政治会议讨论,一致通过由李宗仁担任前敌总指挥,认为李资历老,投入北伐的队伍最多,且部队作战能力强,李当之无愧。但李宗仁考虑到湖南战场第八军的重要性,争取唐为广州政府效犬马之劳,所以推唐担任。但与会者不以为然,一致反对,认为唐资历太浅,原只一区区师长,不堪胜任。尤其是程潜,竟大动感情地对李宗仁说:难道要我回湖南听唐生智指挥吗?以此逼李上任。但李坚持己见,会议才通过了唐生智为前敌总指挥的任命。为此,唐后来对李表示万分的感谢。

形势日渐紧迫,战则胜之,不战则被灭之。在中国共产党赞助、支持、组织、推动下,国民政府乃于1926年7月1日发表《北伐宣言》,各全国民众明确宣布,出兵北伐,推翻军阀统治。不久,国民革命军在广州正式誓师北伐,八个军约十万人分路出发;蒋介石自封为北伐军总司令,统管国民政府之政治、军事等事宜。

国民政府让李济深部留守广东,并接受苏联军事顾问建议,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决定首先集中兵力打击当面之敌吴佩孚。待占领长江中下游后,主力转向江西之孙传芳部,最后讨伐张作霖。

北伐军出战湘、鄂的部队是第四、第七、第八军。蒋介石的总司令部即随此路部队行动。

在这一路中,受命打前锋的主要由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组成的第四军独立团,团长为共产党员叶挺。在工农群众支持下,他们英勇奋战,所向披靡。因此,北伐军不出一个月,便攻克长沙,占领湖南全省,向武汉三镇进军。

战事紧张,蒋介石随军凑数,并未承担什么实际工作,故闲得无聊,忽地突发奇想,要在长沙检阅第七、八两军部队。

部队列阵以后,由第七军军长李宗仁、第八军军长唐生智陪同,蒋介石跨枣红大马,神气活现,自左向右,首先检阅第七军。李宗仁乘机指着第七军衣衫褴褛的官兵,恳请蒋介石不要扣发军需。蒋介石嘴上“好、好”地答应,心里却狠狠臭骂:“杂牌土军,要什么好穿!先给我卖命吧,有朝一日,哼,再收拾你们。”阅军完毕,阵前之军乐队赶忙奏乐,以示隆重欢迎。哪曾想,军乐器金光闪闪,声音动地,蒋介石从不曾跨战马出征,自己驾驭不住;待兵队后方之十数号兵,突然举号吹奏,声震云天之时,那胯下之马便长嘶一声,狂奔不止。蒋介石顿时手足朝天,一脚离镫,被倒拖马下两丈有余,另一脚始得离镫。蒋介石被从人扶起,手上丢了一只白手套,鼻孔流血,礼服上沾满泥土。他气急败坏,破口大骂。直惊得官兵瞠目结舌。事毕,李宗仁前去慰问。蒋介石客气一番,拿出一张纸,递给李宗仁,口说:“我们同心北伐,共事日久,我要和你换帖。”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