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读【bbiqudu.com】第一时间更新《我家是个墓景房[快穿]》最新章节。
鸦片战争后,英美等国在中国设立了不少教会学校,因为中国的国情,学校中女子学员居多。这些教会学校不但对学习成绩和礼仪有着很高的要求,在外在形象上也有着自己的要求,女生穿校服,剪短发,不化妆,不涂口红,不染指甲。
按着杜春琪的要求,神父直接从安徽的教会学校调来了十来个形象、英文都极为优秀,又会说南京的话学生来。她们由一位神父亲自带队,有组织有纪律,反而最先到达,已经在洛阳大教堂中住下了。
杜春琪二人的住处本来另有安排,鉴于时间紧,他们直接也和学生们住在了教堂。
第二天,杜春琪就开始选拔演员了。
按理,演员是需要专门学习的,然而,这些学生基本来自南京,几乎都是在南京城破之前逃出,除了吃戏比较重的书娟,大多数人本色演出足矣。不过是粗粗传授了写表演知识,这些女学生们的演出反而比起原电影更富有真实感情。
就连选拔‘书娟’也不是什么难事,教会学校本就有演话剧的传统,学生们本就有一定的演技功底。
看学生们表现的不错,杜春琪干脆将剧本发了下去,又跟她们整个串讲了一遍戏后,随她们自行理解背诵台词去了。
隔天,莫大师夫妻风尘仆仆带着儿子宝齐和14名各具风情的妓女们走近了教堂。
“哎哟!我们也能进教堂了”
“上帝也要来救赎我们啦!”
女人们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她们的声音又尖细又软绵,色彩艳丽的旗袍上披着各色大衣,人还未走近就能问道扑鼻的香气。
领头的女人一摆手,她们仿佛被掐住了脖子一般止住了声音。
一个圆头圆脑,眼睛十分像莫大师的小男孩从她们身后钻出。
“这就是宝齐吧!”杜春琪热情的招呼。
莫宝齐丝毫不怕生,“我是莫宝齐,您一定就是杜夫人了,很高兴见到您。”他有礼貌地走到杜春琪跟前,小大人似的鞠躬问好。
拉着莫宝齐的手,杜春琪看向了莫大师夫妻等他们介绍。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