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潼关夜袭

天才一秒记住【笔趣读】地址:bbiqudu.com

此地距离潼关已不足四十余里,中间关隘重重,沿途叛军更多,即便有张城和秦瑞在前方打探,众人也再不敢大胆骑行。

这时,精擅易容的刑堂终于派上了用场,只用了他随身携带的一些简单物事,便将众人改头换面,装扮成了身着胡服的行脚商人。

当然马是不能再骑了,众人又在沿途农家购置了几辆拉车和数十袋谷物,套在战马之上拉着。

刑堂还嫌不够,又将那十一匹战马全部涂上泥浆,剪去长毛,几下功夫便让雄赳赳气昂昂的骏马变成了东秃一块西烂一坨的农用劣马。

而众人身上兵刃,只留有腰间挂着的横刀,在这乱世之中有此防身之物,倒也还算正常。

待一切收拾停当,众人骑着骏马拖着拉车又缓行了三十余里地,此时距潼关不过十里,于是纷纷下马,牵着缰绳步行而去。

及至申时,十一人终于遥遥望见一座巍巍关隘。只见它北接渭、洛与黄河交汇处,南依禁沟深谷绵延无尽的秦岭。观这地势,就是处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之地。

十一人缓步而行,官道上人来人往,有奔波着的贩夫走卒,也有往来不断的叛军队伍。

众人心中虽紧,但面上却放松自得,不多时便来到潼关近处。

只见城门口蜿蜒排列着长长的一支队伍,全是借关通行的平头百姓。

潼关城上,“燕”字大旗随风飘舞,密密麻麻列的无数叛军个个手执硬弓,凝神注视着城楼下的情形,只要有一个不对,城下众人立马会被射成筛子。

而城门左右,也威武列着不下百人军队,个个手执长枪,一一排查着过关之人的行李和身份,遇有带着大宗物品的更是严加盘查。

李钰等人心中惴惴,在后遥遥观察着前方情形。直等到太阳西下,才轮到众人接受检查。

领头的是个汉人小将,看他装束,应该是可领五十兵卒的伙长。

那伙长带着十余名兵卒将李钰等人团团围住,长枪在他们拉车上的谷物里不停插着,小麦黍米等物像流水一般从麻袋里流到地上。

伙长见麻袋中并无威胁,右手一招,又命兵卒将众人腰间的横刀卸下。

他拿着一把横刀仔细打量,只见刀长三尺,刀身狭窄,古朴无华。

横刀乃大**队的主战刀,是唐代主要军队的制式装备,虽然是战刀,但在民间尤其是高府大院或者商队,也多有配备,因而不足为奇,这也是李钰众人胆敢明目张胆带着此刀的原因。

那伙长一双细眼打量着手中横刀,又抬头看着李钰几人,只见他们有的身形壮硕,有的矮小瘦弱,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但无一例外都保留着胡人的邋遢形象,胡子拉碴、脏兮兮的。

估计是嫌他众人太臭,也不近前,只远远问道:“你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王北川经验丰富,曾经又和胡人打过不少交道,闻言赶紧点头哈腰,用胡人特有的汉腔道:“华州来,去洛阳,贩卖的。”

伙长见他身形俊伟雄壮,语音又的确是北方胡人的腔调,脸上神情略略放缓,但语气却变得严厉,道:“既然是贩卖,为何要带着武器?难道在我大燕治下,你们还怕不够安全?”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大唐开局救了杨玉环》转载请注明来源:笔趣读bbiqudu.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