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帅幸会周恩来

潘强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趣读bbiqudu.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少帅幸会周恩来

1936年4月6日,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和彭德怀司令员致电张学良、王以哲,通知周恩来、李克农行期及联络地点,提出了这次会谈需要商量的几个问题:

甲、敝方代表周恩来偕李克农于8日赴肤施,与张先生会商救国大计,定7日由瓦窑堡启程,8日下午6时前到达肤施城东20里之川口,以待张先生派人至川口引导入城;关于入城以后之全请张先生妥为布置。

乙、双方会商之问题,敝方拟为:1.停止一切内战,全国军队不分红白,一致抗日救国;2.全国红军集中河北抵御日帝迈进问题;3.组织国防政府、抗日联军具体步骤及其政纲问题;4.联合苏联及先派代表赴莫斯科问题;5.贵我双方订立互不侵犯及经济通商禄步协定问题。

丙、张学良有何提议,祈预告为盼。

7日早晨,周恩来、李克农携电台在警卫队的保护下,从瓦窑堡出发。8日,抵达预定地点肤施城东20里处川口。当时雨雪交加,电台与张学良联系不上,只好与中共中央联系。中共中央闻讯后,从山西石楼发报,直到9日上午才与少帅取得联系。

张学良将军得知周恩来一行到达川口的消息,立即命人从洛川急电驻守肤施的一二九师师长周福成做好准备盛情接待;另外,他亲自驾驶他的专机,带着王以哲军长、刘鼎“参谋”和孙铭九卫队营长从洛川升空飞到肤施,然后派亲信高福源前往川口,将周恩来、李克农及随行人员引导入城。这时,已是黄昏。周恩来、李克农换上便衣,来到清凉山下桥儿沟的一座天主教堂前。

此时,张学良已在教堂门前迎接中共代表。他久闻周恩来是出名的美髯公,加上事前刘鼎对周恩来形象、风度之描述,所以,周恩来一行人出现在眼前,他一眼就认出来,大步向前迎接,紧紧握住周恩来的双手,用不容置否的口吻说:

“你一定是周先生,久仰!”

有关张学良的传奇,周恩来也早有耳,但没有机缘面识,此时初次相见,就被张学良的热情所感染。他持重地打量着张学良,风趣地说:

“张将军,好眼力啊!”

“不,不,”张学良谦逊地说:“谁人不晓共产党中的美髯公啊!”说罢,他大笑不止。

周恩来见张学良如此豪爽,不无感概地说:“初次相见,就感到张将军是个痛快人,有着一种故人相见的亲切感。”

张学良听了,不禁一怔,问:“周先生,这话从何而来?”

“张将军有所不知,我少年时代,曾做过你父亲张大帅三年臣民,对东北人的性格是熟悉的,而且打心里也是喜欢的。”

“原来如此啊!难怪周先生也如此痛快,称得上半个老乡了!”

张学良的部下王以哲见张学良和周恩来初见便如此愉悦,便说:“一个东北人,和半个东北老乡谈抗日,即便是在天主教堂中秘密进行会谈,我看也无需祈祷上帝的保佑了。”

王以哲的趣谈引来双方的笑声,然而张学良却认真地说:“诸位有所不知,我和周先生不仅有半个同乡的情份,还是同一名师的弟子哩。”

在场的人听张学良这话,都愣住了,就是同恩来也有点迷惑。

“周先生不知这其中的原委,”接着张学良讲起了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先生劝他戒毒,事后拜张伯苓为师的往事,又笑着说:“按照我们祖宗传下来的规矩,先入庙者为长,周先生自然就是我的师兄了。”

“不敢,不敢,”周恩来忙拱起双手:“张伯苓先生一生爱国,迭次声明反对内战。我们这两个弟子当遵师教,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兄弟阋于墙而外御其侮!”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