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勤学(上)》转载请注明来源:笔趣读bbiqudu.com
顾欢痴心求学
顾欢,字景怡,南北朝时吴郡盐官人。
他从小就勤奋好学,6岁那年他捡到几片残缺的甲子竹简,上面刻有古代数学的计算方法,他像得了宝贝似地拿回家反复研读,就凭几片残缺的甲子简,他竟然弄通了古代数学《六甲》。
顾欢的家境贫困,世代务农。他父亲是个老实厚道的农民,看到孩子喜欢读书很高兴,一心一意支持顾欢学习。可是象他们这样的家庭哪里请得起先生来教书呢?就是送列学馆去学习,学费也花不起呀!
村东头有所学馆,学馆里的读书声时时刻刻吸引着顾欢。一有空,他就来到学馆附近大柳树底下,远远地瞅着教室里的孩子们听先生讲课,真是羡慕极了。他在大柳树下一站就是半天。
一天,他想听听先生到底讲的是什么,于是便悄悄地来到后窗下,听得还挺清楚呢!只听先生讲:“孔夫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求学,如果只是专门诵习课文,不把事理用心思索,就要昏昧,没有进步;相反,如果只是认真思考而不用心学习书本知识,也会脑子里装满了问题而得不到解决。因此既要学习书本知识,又要认真思考问题。”老师讲得多明白呀!自己也看过《论语》,可从来也没有理解得这样清楚。
从此,顾欢迷上了学馆。没钱进学馆学习,就在学馆的后窗下偷听先生讲课,一边听一边默记,回去就把先生讲的课文默写下来。他的记忆力特别好,听过不忘。天常日久,顾欢把《诗经》、《礼记》、《论语》、《孟子》等课文全默写下来了,而且反复研读。就这样,学馆里的学生毕业时,顾欢也毕业了。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于永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趣读bbiqudu.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