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读【bbiqudu.com】第一时间更新《学校环境与安全文化建设(上)》最新章节。
4.校园综合环境的建设
加大投入完善校园基础设施
校园交通、生活及文化设施是开展学校德育工作基础。学校没有旗台、旗杆,举行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无从谈起;自行车放置没有合适、固定的场所,校园的自行车必定如“游兵散勇”;没有足够的垃圾池(桶),要使学生不乱果皮、纸屑就不那么容易。作为学校,要搞好德育工作,应该不惜资金,健全校园的基础设施。
(1)完善生活设施,便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学校要有花坛等绿化设施,修建自行车放置场所,要硬化校园主干道,主干道旁要配有一定数量的垃圾桶,等等;寄宿学校要有标准化的学生宿舍,有足够的水源,有足够大的食堂、洗碗池等。齐备的生活设施,能为学生学习、生活服务,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学生习惯的养成。
(2)添置文化设施,创设良好的教育氛围。
校园要有激发师生的奋进的校训,有提示学生注意的温馨标语,有宣传栏等;班级挂有国旗、贴有激发学生勤学奋进、多问多思的条幅,挂有名人画像等。根据学校的条件添置相应文化设施,可以创设良好的德育氛围。我们应充分发挥这些静物的熏陶作用,同时也应注意利用静物适当提醒、诠释,无声教育与有声教育结合就会相得益彰。
坚持不懈促使良好习惯养成
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有段名言:播下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决定命运”,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同。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就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初中生心理、生理发育不成熟,各方面可塑性较强,对他们进行养成教育很有必要,也会很有成效。一方面能使学生个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根据马卡连柯“平行教育”原则,大过数学生都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极少数习惯不好的学生也会自然而然地受到教育。大环境好了,极个别的就很容易教育了。德育环境建设,要重引导、重督促、重强化,促使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1)良好习惯的养成靠引导。
初一新生刚到校的头一个月,是对他们进行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机。我们抓住这一时机,充分利用向他们介绍初中生活的有关细节,带他们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引导他们做到“听钟声”、“叠好被”、“要排队”、“不乱叫”、“不乱抛”、“有礼貌”、“能谦让”、“防意外”,等等。为了使学生能抓紧时间、增强时间观念,我们强调学生每天起床钟响后5分钟能到班、下自习后也要在30分钟内能上床等。
(2)良好习惯的养成要督促。
中学生的自制能力差,每个学生都难免有管不住自己的时候,这就要老师的监督。我校食堂有六、七百学生吃饭,而食堂很小、打饭的窗口又少,许多学生都想投机取巧插队。如果不加强监督,不但打饭的秩序得不到保障,而且还会令他们形成做什么事情都不愿等待的坏习惯。为此每天进餐时间都有领导和学生干部值日。学生到班、入寝室、自习甚至作业都离不开老师和学生的督促。
(3)良好习惯的养成需强化。
良好习惯一旦养成使人终生受益,但良好习惯的养成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持之以恒,反复抓,抓反复;良好习惯必须通过强化训练才能养成。我们认识到了这一点,长期坚持,定期狠抓,适时放松,松弛有度,最终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拓展渠道建设校园文化阵地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天才一秒记住【笔趣读】地址:bbiqudu.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